2020: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的变迁与启示
2020年,注定是电影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全球电影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转变,由计划中的狂欢盛宴突转为前所未有的寂静期,受COVID-19疫情肆虐的影响,各国影院纷纷关闭,电影产业步入了停摆阶段,全球电影票房大幅下滑,不过,尽管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仍有几部影片凭借线上放映及末期部分国家或地区的复业热潮,在票房上取得了不俗的表现,本文将通过分析和回顾2020年的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探讨电影产业在这一特殊年份中的变化与启示。
票房下滑的总体趋势
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全年全球电影票房累计为53亿美元(据Variety数据),比2019年的389亿美元大跌了81%以上,这一数字远低于2018年的68亿美元,创下了30年来的新低点,影院经济的萎靡,尤其是北美、欧洲和中国市场的大幅下滑,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北美市场跌幅达到了惊人的86%,而中国则因疫情初期采取了严格防控措施,全年几无新片上画,全球范围内仅有的几部高票房影片大多依赖了流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在线放映,以抵御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押注流媒体的首部大片
在2020年全球票房的榜单中,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水之道》(暂定名)虽然未能上映,但其原定档期内由迪士尼推出的《花木兰》却成为了首个依赖流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和上映的头部影片,该片原定于3月27日于各大院线公映,因疫情改为同步登陆Disney+平台,首周日订阅费收入达到惊人的2.99亿美元,但其实际赚回成本的能力仍需更多数据来验证,尽管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线上观影”,但其确实代表了传统电影公司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尝试和大胆押注。
共克时艰的独立影片与低成本制作
尽管大片的空白使得全年并无票房冠军影片,但也有不少独立制作和小成本高口碑的作品在特定时期表现优秀,例如因疫情取消的Cannes Film Festival及其被转移至线上播放的模式让“虚拟影展”这个小众却别出心裁的方式,在影片推广及国际电影交流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诸如《灵魂奇旅》、《克里姆的秘密》和《在世界的尽头寻找爱》等注入了人文关怀的高成本独立作品亦通过流媒体及小范围院线复业取得了较好的反馈,这些影片虽票房不高,却因高质量内容吸引了大量观众点播和影评界的高度肯定。
重启与复业:后疫情时代的喘息之机
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及各国政府、行业组织的拉动职位恢复机制,部分国家和地区在第三季度逐步开放影院并积极推动以户外娱乐为特点的活动,使得个别影片在短暂重开的市场中得以重焕生机,部分大制作如诺兰执导的科幻巨制《信条》,在7月上映后虽未能完全恢复往年同期水平,但最终以7.3亿美元收官获得全年最高(仅限于院线发行部分),显示了“反弹效应”的巨大力量和行业的顽强生命力,这类大制作影片的回归也预示着观影习惯的回复和“补偿式观影”式的集中回血现象,其结果虽与预期仍有差距但已属不易。
数字转型与流媒体的崛起
2020年见证了新的行业时代——流媒体到来的号角又一次鸣响,Netflix的美剧势头并未因全球疫情而有所减退,《纸牌屋》、《超感猎杀》等老剧重播依旧在平台上奠定流量基础;而新剧如奥斯卡获奖影片《米尔克夫人的儿子》、史诗巨制以及《马天尼》等也开足马力推出了丰富的剧目和颇为成功的作品群储向观众发起的线上邀约响应程度极高。《怪奇物语》系列便充分展示了其在美国青少群体中的强大吸引力与市场号召力;而Amazon Prime则趁势推出了一系列新作与原创系列,力度相当、持续输出着高标准的影视产品。《米契尔:成功秘诀》成为一匹有效的黑马之作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这种显而易见的实力交织使流媒体不仅限于保存存量用户、扩大新增订阅用户基数方面不断发力而且逐步显示出其对整个影视体系制作、分发的巨大影响力和潜在威胁力。
未来的展望与启示
尽管2020年的全球电影市场经历了戏剧性的一场“寒冬”,但最终却在困境之中开出了新的希望与机遇之花,从这一年的电影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几大趋势:首先是对于“线上+线下”并行传播模式的肯定与强化;其次是收入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必然趋势;再次是全球化背景下各区域市场的独秀自立更生性与强大的个体恢复力;最后也不能忽视的是市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